面膜一敷即白需警惕!全靠螢光增白劑

9/04/2015 0 Comments + or -


去年面膜在大陸賣得火熱火熱,於是乎有不少不屑業者為了搶灘,不惜使用違禁成份,接連二三爆出許多問題面膜,小編看到這些問題商品,多半不乏使用了有"神奇速效",才造成了搶購熱潮。再次提醒美人們,保養品的奇蹟神效~很高機率是"暫時騙術",或者伴隨"強大副作用"代價,今天教大家分辨面膜是否含了難以清洗、對美白完全無益處的「螢光增白劑」…

文章來源:http://goo.gl/3AKQ6k

近日,新浪微博上一位美容達人@冰寒發了條「面膜中含螢光劑」的文章,用wood燈測試了某些美白面膜發現,其中最有效的美白成分為螢光增白劑,並且在皮膚上洗也洗不掉。作為視覺欺騙,它們不可能減少黑色素,而且很有可能帶來健康風險

“螢光門”事件得到迅速關注,也引來了質疑。有質疑說:①正常成分也可能發出螢光,應單獨測試每種成分,否則結論不可信;②不能排除膜紙本身就有螢光、遷移到面膜液中的可能。於是美容達人@冰寒再次做起了相關實驗,找到了該面膜所有成分的原料單體和面膜紙基,通過多項螢光測試,認定該面膜故意添加螢光增白劑,並在成分表中隱藏。

面膜為何要添加螢光增白劑?一擦就白

臺北醫學院醫學士極致皮膚專科暨醫學美容中心院長宋奉宜醫師:根據色彩學的“猜測”,我們是黃種人,基本膚色是黃光。如果可以摻雜一些藍白光的光源,“黃+藍白=白”就會出現白色透亮的感覺。因此在洗面乳中添加螢光劑,可以出現“洗完就白”的感覺。在美白乳液中添加螢光劑,就會出現“擦上就白”的感覺。追根究底,這些“感覺”並不真的改善皮膚,只是“虛偽地裝飾膚色”的效果。

國家到底有無禁止化粧品添加螢光劑?國家尚無此類限制

國內對化粧品中的螢光增白劑的使用,沒有禁用添加,也沒有限制添加。美容化粧品業商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閻世翔:「化粧品本身沒有說可以添加螢光劑,很少用到」。但在洗衣粉裏對螢光物質有添加上限的話,皮膚上使用更應該有限制。面膜,尤其是保濕面膜,在敷完以後,一般要洗掉比較安全。消費者在購買時一定要看化粧品的全成分表。

螢光劑到底有什麼危害?脂溶性遷移性螢光反應危害大

臺北醫學院醫學士極致皮膚專科暨醫學美容中心院長宋奉宜醫師:大陸法規我不清楚。臺灣暫時沒有明文規定,但是臺灣對於螢光反應的規定不是“不準含有”,而是“不準含有遷移性螢光反應”。意思就是說:“如果某產品的螢光反應會遷移到皮膚上,就必須禁止”。就是說,如果是紙尿布或衛生紙中,天然紙漿內的木質素本來就有螢光反應,是允許存在的,但是不準透過尿水、血液,逐漸滲透到人的皮膚上。所以放在保養品、甚至是面膜裏應該是不同意的。既然不同意,當然不會制定出規定與標準。

螢光反應物質與螢光劑確實不同,脂溶性與水溶性本質必須分項條列討論。其中水溶性即便遷移,也不容易黏著在角質表面。因此“遷移並且附著”的成分必然是脂溶性為主,而脂溶性成分經過皮膚滲透,進入血液就成為“絕對會發生的必然”。這些進入血液的成分,最可能聚集的地方當然還是脂肪區。其中肝臟是重中之重——首先是身體所有化學反應的最中樞,中毒或解毒都在這裡;而且生理反應也最迅速、深遠。其次肝臟本來就是脂肪製造區,大量蒐集血液中的脂溶物也使肝臟更容易受到傷害。

螢光劑進入皮膚後,簡單的香皂,洗面乳是難以洗掉的。


螢光面膜如何分辨?

1.紫外線燈檢驗螢光
生活中,可以用檢驗紙幣真偽的紫外線燈,在暗處照射面膜,看是否散發淺藍色螢光,基本上就可以判斷大部分的面膜是否含有螢光劑。

2.瞬間“白透感”需警惕

在防曬品、粉底甚至是BB霜中二氧化鈦之類粉體也有瞬間美白的感覺。物理粉體的“美白”效應,則是白色感,沒有“透”的味道(這樣是OK底)。然而添加螢光物質的“白”感,基本上會有“白透”感覺。